◆ 下功夫,读原典——打开现代中国的一种方式,是打开现代文学
“文学史的大厦,主要是靠作家,特别是大作家、经典作家支撑的;而作家的主要价值体现,就是他的作品文本。离开了作家、作品这两个基本要素,就谈不上文学史。”
本书以“现代文学三十年”发展脉络为基本框架,以“作家作品为中心”,精选45位作家、60多篇作品,以文本细读的方式,回到文学阅读与研究的起点,回归文学本身。以系统的知识梳理与讲解,带你认识、了解现代文学,走进中国现代文学的世界。
◆ 一部有“文学味儿”的、“有声的”的文学史
从《新青年》杂志诞生,现代文学三十年,既有“鲁(迅)、郭(沫若)、茅(盾)、巴(金)、老(舍)、曹(禺)”,也有沈从文、萧红、张爱玲、赵树理、丁玲、钱锺书、废名、汪曾祺……整个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现代中国人的心灵史,是现代作家作为现代中国人、现代中国知识分子,对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向作出内心反应和审美反应的历史。
本书搭配有年代感满满的作家照片墙、丰富的人物时间线、清晰的文学家族树,同时还配有钱老原声朗读“国民级文学经典”音频——在钱老的声音与文字中,感受文学的激情与力量。
◆ 一部极具钱理群研究特色的文学史
“整本书有800多页,讲到张爱玲才只是400页。换句话说,40年代占了这本文学史的一半篇幅。很少有这样处理的,没有一个人像他这么重视40年代文学。”(许子东语)
在本书中,钱老倾注了最多精力、最大深情的,就是40年代的文学。用将近一半的篇幅,钱老探讨了40年代特殊的战争环境养育出的大批作家与作品,使之成为这本“个人文学史”的一大特色。
作者简介:
钱理群,1939年生,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当代中国著名人文学者。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,鲁迅研究,以及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。
代表作有《心灵的探寻》《周作人传》《丰富的痛苦: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》《1948:天地玄黄》《与鲁迅相遇》等。80 年代他牵头撰写的《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》,至今仍有难以取代的生命力。
他对20世纪中国思想、文学与社会的持续关注,对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等的批评,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深度考察,在学界与读者中均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评论(0)